实验室王璐副教授一项研究成果在《自然》
子刊《自然通讯》发表
(记者徐燕 通讯员张云姝)近日,《自然》子刊《自然通讯》刊发论文《中国苏鲁造山带深俯冲榴辉岩的部分熔融》,介绍我校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王璐副教授等在天然超高压榴辉岩部分熔融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认识。
板块和大陆漂移造成大洋闭合和大陆碰撞,导致大洋板片和其中一侧的大陆可能被俯冲带入地下数百公里,形成一种地表出露非常稀少、独特的高密度变质岩——超高压榴辉岩。地质学者设想:深俯冲榴辉岩可产生部分熔融,而熔融产生的岩浆,为火山弧中的火山提供熔浆来源,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大陆壳的形成产生贡献。尽管实验岩石学研究表明榴辉岩可以部分熔融,但天然榴辉岩大规模部分熔融的直接证据一直未被证实。
该论文结合野外精细构造填图、显微构造、地球化学、年代学等多方面证据,综合报道了苏鲁造山带内深俯冲到地下100-200公里的榴辉岩,在228-219百万年前折返至30-90公里的过程中发生了含水矿物脱水分解导致的部分熔融。作者发现了榴辉岩中含水矿物多硅白云母分解生成多相包裹体的原位熔融证据, 首次识别出由显微尺度粒间熔融到宏观尺度熔体通道的熔体迁移过程,证实熔融可形成熔体和熔融后残留体相互复杂混合在一起的混合岩。
该研究成果为大陆壳的早期形式——岛弧岩浆来源和下地壳地震剖面检测出的部分熔融导致的“亮点”的实际存在可提供地质依据,对下地壳物质流变强度改变和俯冲带超高压变质岩快速折返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新闻链接:《自然通讯》(ISSN:2041-1723)是《自然》子刊,主要发表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领域高水平学术论文。近2年该刊一直位列多学科类科学期刊第三位,影响因子10.742、五年平均影响因子11.023。该刊从2014年10月20日起只接受开放获取类型投稿,系自然出版集团旗下首个纯开放获取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