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整合中国地质大学原有6个部级重点实验室相关优质资源基础上,依托地质学和资源工程两个国家重点学科组建的,于2004年9月申请并通过了科技部实验室建设立项,2005年1月通过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并正式进入建设期。同年5月,实验室接受了国家科技部组织对地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获得良好实验室成绩。2008年1月通过了实验室建设期验收。2010年5月参加全国地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获得良好结果。在2015年全国地学领域4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过程中,获得优秀实验室成绩。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福元研究员,实验室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秋明教授。
实验室面向地球科学和技术前沿及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安全的战略需求,通过开展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取得原创性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培养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创新研究群体和多学科交叉杰出人才。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在固体地球科学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一流研究基地,服务于国家矿产资源战略需求。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63人,形成了一支学科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和在国际学术领域十分活跃的中青年研究队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6人。有“壳幔交换动力学”国家创新研究群体, “成矿复杂系统与资源定量化预测”和 “青藏高原地质作用与找矿评价”教育部创新团队,以及地球化学国家教学团队。实验室固定人员中40岁以下的青年研究骨干26人,占全部固定人员的41%。
近5年来,实验室固定人员共发表第一作者第一单位SCI论文495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3.0的论文198篇,论文被SCI他引3273次,单篇最高他引426次;入选ESI地球科学领域TOP 1%的高被引论文21篇(包括TOP 0.1%的高被引论文7篇),TOP 10%的高被引论文87篇。固定人员中入选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及首届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2人,爱思唯尔高被引榜单中国高被引学者5人,6人进入ESI全球地球科学家高引用前1000名(3人进入前200名)。
实验室在推动我国固体地球科学发展和保障国家矿产资源战略需求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为提升我国相关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来,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1项排序第1,2项排序第2),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序第2),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排序第7),省部级一等奖8项(5项排序第1,3项排序第2) 。承担多项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仪器基础研究专项等。
实验室围绕重大科学问题,根据学科发展与科学研究需要,依据大型仪器设备的功能构建了“地球深部物质与高温高压实验研究平台”、“微区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平台”、“矿产勘查与空间信息处理平台”三大科技平台,拥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质谱仪等大、中型仪器设备55台,总固定资产逾1.33亿元人民币。实验室连续10年11次参加了有全球73-101个实验室参与的国际地质分析家协会组织的盲样测试,结果名列前茅,以上结果表明实验室分析测试数据是可靠的,测试水平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经过多年的发展,实验室将实现从“国际追赶、国内并行”——“国际并行、国内引领”——“部分技术国际引领”的发展,为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研究提供支撑,成为在高温高压实验及激光微区分析领域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领域实验室之一。
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国际学术组织任职,对扩大实验室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实验室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和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担任国际学术机构主席2人次、副主席2人次和委员4人次,实验室主任成秋明教授在2016年9月当选为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新任主席;有5人次获得国际地球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国际经济地质学家学会等国际学术组织Fellow 荣誉。在19个国际学术期刊担任主编、副主编和编委。主办地球深部物质研究国际会议和亚太地区激光剥蚀与微区分析研讨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与全球16个国家30余所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深入合作。
联系人:成秋明
|
|
依托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
|
地 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9号
|
邮政编码:430074
|
邮政编码:100087
|
电 话:027- 67885096
|
电 话:010-82322175
|
传 真:027- 67885096
|
传 真:010-82322176
|
网 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