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实验室李建威教授负责申报的《矿床学》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获批立项,实现了我室在国家级研究团队重大项目上的重大突破。这是学校“十四五”期间获批的首个创新群体研究项目。
该群体在传承我校冯景兰院士、袁见齐院士、翟裕生院士等老一辈矿床学家开创的学科基础上,将矿床学与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矿床地质调查与最新分析技术相结合、单个矿床精细解剖与区域成矿系统研究相结合、成矿模型与资源定量预测相结合,形成了以研究金、铁、铜、钨、锡、钴、稀土等战略性矿产资源为特色的研究团队。群体由6位骨干成员组成(其中国家杰青2人、国家优青3人),在“973计划”、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揭示了巨量金成矿与克拉通破坏和深部岩浆活动的成因联系;阐释了造山带金矿床中硫化物的不平衡生长及富金成分环带的形成机制;揭示了斑岩铜钼矿床成矿流体演化历史及铜钼金属快速沉淀和矿化分带的关键控制因素;构建了矽卡岩型铁矿与玢岩型铁矿的成因联系;厘定了我国首个铁氧化物—铜—金成矿带,揭示该成矿带形成于哥伦比亚超大陆早期裂谷盆地基性岩浆活动与盆地流体的综合作用;证明华南寒武纪早期黑色岩系中的镍钼多金属矿层为海底热液喷流沉积作用的产物;构建了大陆边缘弧后伸展区的钨锡成矿新模型;建立了碳酸岩稀土矿床多阶段岩浆-热液成矿模式。研究群体在Nature及其子刊、PNAS、Geology、EPSL、GCA等期刊发表SCI论文660余篇,全部论文近五年被SCI他引2万余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7项。群体将聚焦岩浆—热液成矿系统演化及其成矿效应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创新战略性矿产资源成矿理论,研发找矿标识体系和勘查评价技术,带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旨在支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研究骨干,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攻坚克难,培养和造就在国际科学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研究团队,是目前我国学术影响力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人才类项目之一,立项直接经费1000万/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