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实验室熊庆研究员入选第十六届“十大杰出青年”

发布时间:2024-05-11

近日,我校第十六届“十大杰出青年”的评选结果揭晓,实验室熊庆研究员入选“中国地质大学十大杰出青年”并荣获学校“青年五四奖章”。

熊庆研究员是深地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研究领域的优秀青年学者,国家优青,湖北省“百人计划”和我校“地大百人”入选者,岩石圈演化研究生导学团队骨干成员,曾获侯德封奖、湖北省优博论文等荣誉。他扎根青藏高原,在面向深地科学世界前沿和国家资源重大需求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代表性成果。目前是国际地球化学协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会员,担任我校青年科协委员、地矿国重学术秘书,为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国重优化重组、地质学一流学科建设等贡献智慧和力量。

熊庆老师深刻感受到“地学研究是艰苦的,也是令人着迷的。”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验过程,总会遇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野外的实地考察和样品采集也不单单是清新的空气和成功的喜悦,但无论遭遇什么情况,熊庆老师总能静下心来、想出解决办法。“学术前沿的道路总是很窄,容不下太多人携手同行。”孤寂、苦闷是科研的常态,熊庆老师从纠结难过到享受探索,无论寒暑假还是周末都全身心扑在地学研究上。醉心痴迷加上正确的方法,使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他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面上(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等项目,在Nature Communications、EPSL、科学通报等期刊发表论文68篇,SCI他引1500余次。这些成果提升了学界对地球深部演化以及物质循环过程的认识,开拓了在“资源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研究新领域。他的研究揭示了熔体在大洋地幔内部的反应迁移过程,为深入理解壳幔分异过程、金属元素循环规律和岩石圈地幔形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他提出青藏高原南部雅江带蛇绿岩形成于新特提斯洋的“两阶段岩石圈增生过程”,发现青藏高原北部柴北缘造山带橄榄岩起源于中太古代的克拉通地幔,精细刻画了俯冲带地幔楔记录的弧岩浆作用,为系统认识岩石圈生长和消亡机制提供了新制约。在这些研究成果基础上,他还组建了“地幔岩石研究课题组”,协助引进了特任教授戴宏坤和地大百人吴树成。熊庆长期担任Geology、National Science Review、GCA等20余种国内外期刊的审稿专家,以及我校青年科协委员、地矿国重学术秘书、《地球科学》和《Journal of Earth Science》青年编委,为国重优化重组、地质学一流学科建设、学校两刊发展等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熊庆老师始终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努力“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型地学人才。他坚持“扎根野外和实验室,在实践中育人”理念,创新育人举措,采取“价值影响、小班教学、学术引领”方法和学术报告制的授课模式;带领研究生和本科生前往青藏高原等艰苦区域开展野外工作,将家国情怀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覆盖室内-野外全方位,与学生同实验、共野外,言传身教、行为示范,弘扬科学精神,训练学生扎实的科研能力,激发学生自由探索的主观动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地球科学和地球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本领。地球科学学院国际菁英班(010172班)班长彭雅莹同学评价道:“熊老师善于将晦涩难懂的概念和理论用通俗的语言讲给大家,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和启迪”。

近几年来,在熊庆悉心教导和培养下,曹思宜、李镒聪和薛龙飞三位本科生分别入选我校2018年、2019年和2020年“高徒计划”优秀人才培养梯队,曹思宜和薛龙飞还分别获得我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并被保送攻读我校硕博连读研究生;朱嘉宁和李睿同学成绩优异,被保研推荐至中科院不同的研究所继续深造。由他培养的博士生在浙江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单位任职,能力突出全面,深受好评。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